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并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會計資料,實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的納稅人。
蓋地教授曾在《稅務籌劃》中計算了小規模納稅人在生產型增值稅下的稅負平衡點,當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17%時,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含稅的稅負平衡點為38.96%,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4%,小規模納稅人含稅的稅負平衡點為26.47%.
增值稅轉型后,進項稅額抵扣水平發生變化。納稅人身份選擇的條件該如何變化?
一、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率界限
(一)收入型增值稅。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時,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所含的稅金,從而使稅基數等于工資、租金、利息、利潤之和。從國民經濟總體看,課稅基數為國民生產凈產值,因此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M÷(1+17%)×17%- M÷(1+17%)×(1-m)×17%-F/n×17%= M÷(1+6%)×6%
m =0.3896+1.17F/nM
由此可見,不同的企業不再適應同一的分界線,各自根據企業的銷售額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估算預測,就能求出企業對應的界限。
(二)消費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是指允許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額時,從商品和勞務銷售額中扣除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總額的一種增值稅。也就是說,廠商的資本
投入品不算入產品增加值,這樣,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增值稅相當于只對消費品征稅,其稅基總值與全部消費品總值一致,故稱消費型增值稅。
M÷(1+17%)×17%- M÷(1+17%)×(1-m)×17%-F×17%= M÷(1+6%)×6%
m =0.3896+1.17F/M
表示在價內計稅的生產型增值稅體制下,企業的增值比率小于或等于(0.06M +F×17%)/
0.15M的時候,企業才會愿意選擇積極成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并且消費型增值稅相對于收入型增值稅,使兩種納稅人的增值平衡點提高了,但是除非企業近期不
會進行設備的更新或生產規模的擴大,即F=0,那么我們可以得到m=38.96%.那么,稅收的轉型不對企業產生影響;只要企業購進固定資產,那么在消費
型增值稅的條件下,m就會以更快的比率上升。
0.3896+1.17F/nM
令=t
0.3896+1.17F/M
不難得出,n≠1時,t<1.可以看出,增值稅轉型,消費型比收入型增值稅對納稅人的影響更大。
二、目前小規模納稅人應適應的增值稅稅率
令企業的銷售收入為M,企業的增值率為m,F為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的價值,n為折舊年限,企業采用直線法折舊。暫不考慮其他的稅負。令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率為a%,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的稅率為17%.
(一)收入型增值稅
M÷(1+17%)×17%- M÷(1+17%)×(1-m)×17%-F/n×17%= M÷(1+a%)×a%
令X=m%-(1+17%)F/nM
經過計算可得a=100X/(6.88-X)
也就是表明,當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的稅率為17%,兩種類型納稅人的增值平衡率為m%時,小規模納稅人應對應的增值稅率為100X/(6.88-X)。
(二)消費型增值稅
M÷(1+17%)×17%- M÷(1+17%)×m%×17%-F×17%= M÷(1+6%)×6%
令X=m%-(1+17%)F/M
經過計算可得a=100X/(6.88-X)
以遼寧省統計局數據為例,2004年1-5月份遼寧省工業完成投資193.34億元,其中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
52%.2005年1-5月份,全省工業完成投資329.2億元,其中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59%,比上年同期比重高出7個百分
點。
不難看出,在增值稅轉型之后,兩類納稅人稅負的平衡點增值率提高了,這樣一般納稅人比小規模納稅人更有優勢,主要原因是可以抵扣更多的進項稅。而小規模納稅人由于享受不到這種優惠政策,所以相對而言是一種劣勢,所以也就加大了兩種納稅人身份轉換的限制。
世界上增值稅的納稅人85%以上是小規模納稅人的一個影響因素。在我國小規模納稅人在增值稅納稅人中也是占了絕大部分,例如在廣東省珠海市國稅局管理的業
戶中,85%為小規模納稅人。據李寶劍的《增值稅理論與管理》書中提到,韓國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2%的增值稅稅率,我國臺灣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1%的增值
稅稅率,由此可見,相對而言我國的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偏高。
總而言之,我國的小規模納稅人確實存在著增值稅負擔相對過重的問題,適當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對于進一步完善小規模納稅人,提高小規模納稅人的競爭能力,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