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作為企業重要的經濟資源,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并實現發展戰略的物質基礎。資產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實物流”管
控。在企業早期的資產管理實踐中,如何保障貨幣性資產的安全是內部控制的重點。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資產業務內部控制已從如何防范資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實物
資產被盜拓展到重點關注資產效能,充分發揮資產資源的物質基礎作用。鑒于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合理保證資產安全作為內部控制目標
之一,同時單獨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8號——資產管理》,著重對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資產提出了全面風險管控要求,旨在促進企業在保障資
產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資產效能。本文就此進行解讀。
一、資產管理的總體要求
為促進實現資產管理目標,資產管理指引要求企業加強各項資產管控,全面梳理資產管理流程,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加以改進。
(一)全面梳理資產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業,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資產總額中占比最大。無論是新企業或是存續企業,為組織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或已經制定了相關資產管理制度,按
照嚴格的制度管理各項資產。為了保障資產安全、提升資產管理效能,企業應當全面梳理資產流程。在梳理過程中,既要注意從大類上區分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
產,又要分別對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進行細化和梳理。比如,存貨需要從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周轉材料等進行梳理;固定資產需要從
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梳理;無形資產需要從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進行梳理。企業梳理資產管理流程,應當貫
穿各類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從“進入到退出”各個環節。比如,對存貨通常可以從驗收入庫、倉儲保管、出庫、盤點和處置等環節進行梳理。梳理存貨、固定
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流程,不僅要對照現有管理制度,檢查相關管理要求是否落實到位,而且應當審視相關管理流程是否科學、是否能夠較好地保證物流順暢、是否
能夠不斷減少物流風險、是否能夠不斷降低相關成本費用、各項資產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應有的效能,等等。
(二) 查找資產管理薄弱環節
通過全面梳理資產管理流程,查找資產管理薄弱環節,是企業強化資產管理的關鍵步驟。這些薄弱環節若不引起重視并加以及時改進,通常引發資產流失或運行風
險,或者企業資產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資產管理指引針對當前企業資產管理實務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分別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要求企業著力關注下列主要
風險:一是,存貨積壓或短缺,可能導致流動資金占用過量、存貨價值貶損或生產中斷;二是,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不夠、使用效能低下、維護不當、產能過剩,可能
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資產價值貶損、安全事故頻發或資源浪費;三是,無形資產缺乏核心技術、權屬不清、技術落后、存在重大技術安全隱患,可能導致企業法律
糾紛、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應當在全面梳理資產管理流程的基礎上,著重圍繞上述三個方面的主要風險,結合企業實際進行細化,全面查找資產管理漏洞,確
保資產管理不斷處于優化狀態。
(三)健全和落實資產管控措施
在全面梳理資產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環節之后,企業應當對發現的薄弱環節和問題進行歸類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實相關措施。企業應當按照內部控
制規范提出的各項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要求,結合所在行業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各項資產管理措施。屬于缺乏相關資產管理制度的,應當建立健
全相關制度;屬于現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應當對現行制度予以補充完善;屬于現行制度執行不到位的,應當加大制度執行力,避免形式主義作“表面文章”。一些
企業由于“實物流”管控不嚴,導致重大風險的發生,往往不是屬于制度不健全,而是制度一大堆,手冊到處有,更多的是用于應付檢查,實際執行是兩回事。這種
做法是自欺欺人,到頭來是企業自身遭受損失。在激列的競爭時代,企業只有科學管理,強化管控措施,確保各項資產安全并發揮效能,才能防范資產風險,提升核
心競爭力,實現發展目標。
二、關于存貨
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轉材料等;企業代銷、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貨,雖不歸企業所有,也應納入企業存貨管理范疇。不
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存貨業務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業,不同類型存貨的業務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盡相同。企業建立和完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必須結
合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針對業務流程中主要風險點和關鍵環節,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時,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強化會計、出入庫等相關記錄,確
保存貨管理全過程的風險得到有效。下列圖1、2分別列示了生產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存貨流轉的程序。 |